能源百科,能源經濟,電力,煤炭,油氣,新興能源,節能環保,分 10月21日,山東鄆城龍鄆煤礦發生沖擊地壓事故,截至目前,事故已致3人死亡,1人正在接受治療,仍有18人被困。 10月22日中午,龍鄆煤業“10.20”沖擊地壓應急救援指揮部舉行第二次新聞發布會,通報最新救援情況。救援專家組組長王端武表示,目前的救援難度很大,救援面臨著較大風險,因此救援的時間可能比較長 龍鄆煤業“10.20”沖擊地壓發生后,很多人想了解“沖擊地壓”方面的相關知識。煤炭科學技術研究院總工程師齊慶新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了此次沖擊地壓產生的原因。 他說,沖擊地壓是煤礦井巷或工作面周圍煤巖體由于彈性變形能的突然瞬時釋放而產生的劇烈破壞的動力現象。它具有以下幾個特征: 1.由采礦活動引起,與采礦活動密切相關。地震大家都知道,是地球在天體運動中地球內部應力變化的結果。沖擊地壓是采礦引起的應力變化的結果,只不過沖擊地壓發生的范圍更小,能量與地震相比更小,所以,預測更難,就這次沖擊地壓而言,礦方盡管上了ARAMIS等微震監測系統,但還無法準確預測。 2.巨大的破壞性。煤礦井下井巷或工作面空間是有限的,但沖擊地壓的破壞范圍通??蛇_上百米,破壞會導致兩幫破壞、底鼓甚至冒頂。此次除沖擊地壓的基本特征外,現場冒頂嚴重,給救援帶來了難度。 3.沖擊地壓發生機理的復雜性。世界范圍內對沖擊地壓的研究已有70年,而我國只有40年,盡管如此,我國在沖擊地壓發生機理方面的研究走在世界前列。齊慶新經過30多年的研究,認為沖擊地壓發生的影響因素很多很多,甚至都數不過來,但有三個主要因素,就是“三因素”機理:沖擊傾向性因素是內在因素;高應力集中與動態擾動是力學因素;煤巖體中軟層的存在是結構因素。這三個因素是引發沖擊地壓的主要因素。 沖擊地壓即一般說的巖爆,是指地下開采的深部或構造應力很高的區域,在臨空巖體中發生突發式破壞的現象。 發生的原因是臨空巖體積聚的應變能突然而猛烈地全部釋放,致使巖體發生像爆炸一樣的脆性斷裂。沖擊地壓造成大量巖石崩落,并產生巨大聲響和氣浪沖擊,不但可將礦井破壞,而且震動波可危及地面建筑物。 巖爆是深井礦山面臨的主要安全隱患之一。輕微的巖爆僅有剝落巖片,無彈射現象,嚴重的可測到4.6級的震級,烈度達7-8度, 使地面建筑遭受破壞,并伴有很大的聲響。巖爆可瞬間突然發生,也可以持續幾天到幾個月。發生巖爆的條件是巖體中有較高的地應力,并且超過了巖石本身的強度,同時巖石具有較高的脆性度和彈性,在這種條件下,一旦地下工程活動破壞了巖體原有的平衡狀態,巖體中積聚的能量釋放就會導致巖石破壞,并將破碎巖石拋出。 沖擊地壓是煤礦井下復雜動力現象之一,它嚴重威脅井下安全生產,是煤礦井下開采過程中嚴重的災害之一。 2018年4月16日國家煤礦安監局第14次局長辦公會議審議通過《防治煤礦沖擊地壓細則》,自2018年8月1日起施行。 《細則》介紹,沖擊地壓是指煤礦井巷或工作面周圍煤(巖)體由于彈性變形能的瞬時釋放而產生的突然、劇烈破壞的動力現象,常伴有煤(巖)體瞬間位移、拋出、巨響及氣浪等。 沖擊地壓可按照煤(巖)體彈性能釋放的主體、載荷類型等進行分類,對不同的沖擊地壓類型采取針對性的防治措施,實現分類防治。 在礦井井田范圍內發生過沖擊地壓現象的煤層,或者經鑒定煤層(或者其頂底板巖層)具有沖擊傾向性且評價具有沖擊危險性的煤層為沖擊地壓煤層。有沖擊地壓煤層的礦井為沖擊地壓礦井。 有下列情況之一的,應當進行煤層(巖層)沖擊傾向性鑒定: (一)有強烈震動、瞬間底(幫)鼓、煤巖彈射等動力現象的。 (二)埋深超過400米的煤層,且煤層上方100米范圍內存在單層厚度超過10米、單軸抗壓強度大于60MPa的堅硬巖層。 (三)相鄰礦井開采的同一煤層發生過沖擊地壓或經鑒定為沖擊地壓煤層的。 (四)沖擊地壓礦井開采新水平、新煤層。 《細則》指出,煤礦企業(煤礦)應當委托能夠執行國家標準(GB/T 25217.1、GB/T 25217.2)的機構開展煤層(巖層)沖擊傾向性的鑒定工作。鑒定單位應當在接受委托之日起90天內提交鑒定報告,并對鑒定結果負責。煤礦企業應當將鑒定結果報省級煤炭行業管理部門、煤礦安全監管部門和煤礦安全監察機構。 開采具有沖擊傾向性的煤層,必須進行沖擊危險性評價。煤礦企業應當將評價結果報省級煤炭行業管理部門、煤礦安全監管部門和煤礦安全監察機構。 開采沖擊地壓煤層必須進行采區、采掘工作面沖擊危險性評價。 有沖擊地壓礦井的煤礦企業必須明確分管沖擊地壓防治工作的負責人及業務主管部門,配備相關的業務管理人員。沖擊地壓礦井必須明確分管沖擊地壓防治工作的負責人,設立專門的防沖機構,并配備專業防沖技術人員與施工隊伍,防沖隊伍人數必須滿足礦井防沖工作的需要,建立防沖監測系統,配備防沖裝備,完善安全設施和管理制度,加強現場管理。 |